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浅析】汽车零部件市场利弊因素分析
【浅析】汽车零部件市场利弊因素分析
时间:2014-06-29 10:41:32     来源:禾盈科技官网

(1)有利因素

 ① 我国仍处于汽车普及阶段

    2013 年,经济景气度弱复苏、节能补贴范围维持高位、前期刺激政策退出效应消化等因素对汽车产业起到支撑作用,国内汽车销量再次出现较快增长,全年汽车销量达到2,198 万辆,同比增长13.9%

 ② 国内汽车保有量水平整体偏低

    从全国范围来看,截至2013 年底,中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仅为352/千人口,相比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偏低(数据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从长期来看,伴随经济、道路、能源等条件的持续改善,国内汽车市场仍具有广阔的前景。

    从区域分布来看,二三线地区汽车保有率水平仍存在提升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受益于一线地区的换车需求、二三线地区的汽车普及,预计未来3-5 年国内乘用车仍将保持8-10%的较快增长。

 ③ 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

    汽车行业的景气程度与宏观经济和居民购买力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部分居民消费购买意愿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成为拉动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根据国际发展惯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 美元时,居民消费升级将成为常态。我国2012 年城镇及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就已分别达到36.2%39.3%,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从小康到富裕的居民消费阶段,而住房和汽车等大额家庭消费也开始进入普及阶段。

 ④ 国内产业扶持政策广泛推行

    汽车工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结构,与国民经济中的诸多其他行业均形成紧密的联动关系,其上游涉及钢铁、橡胶、石化、电子等行业,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服务维修等行业。同时,汽车作为社会耐用消费品,其本身亦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汽车工业能够为社会创造的巨大价值,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以及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我国政府历来对汽车工业发展极为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2009-2010 年汽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鼓励政策有力地拉动国内汽车市场的繁荣。

    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将通过提升国民收入水平及大力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方式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⑤ 产业转移及全球化采购带来发展契机

    二十世纪90 年代以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由于汽车零部件产业本身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特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外整车厂商为降低产品成本纷纷采用整车的全球分工协作战略和零部件的全球采购战略,使得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受到海外市场需求扩大影响,其经营规模和利润水平均实现迅速提升。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制造工艺的提高,来自于国外整车厂商的订单数量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

 

2)不利因素

 ①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外领先企业存在差距

    尽管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但汽车零部件发展明显滞后于整车行业。与全球知名零部件企业相比,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从经营规模上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营规模整体偏小,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2012 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中鲜有中国企业上榜;从技术研发上看,国内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显著偏低,引进技术产品国产化仍然是最普遍的产品开发方式,引进技术产品后进行适应性开发、逆向开发或模仿开发被经常使用。目前内资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开展研发,外资企业更多依靠集团内部研究团队和外部科研机构联合开发。

 ②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产值规模虽大,但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充分体现行业规模效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2013 年,我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整车厂商(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长城、吉利和江淮)市场占有率达到88.38 %,行业集中度十分明显(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述市场竞争格局导致整车厂商处于谈判的相对优势地位,零部件行业整体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趋于集中,随着零部件行业结构调整,国内行业集中度也在逐步提高,未来零部件供应商集团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朗。这种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全面提升零部件产业的整体素质,而实施资源优势整合也将是我国零部件供应商参与全球竞争的前奏。

 ③ 我国汽车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吸引大量地方政府将汽车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形成一股汽车规划热、汽车投资热和汽车制造热。至2010 年底,14 家主流整车厂商累计规划产能已达到2,300 万辆,再考虑到其他中小整车厂商,汽车产业总产能将达到2,500 万辆以上。但随着汽车产销市场的适度降温,部分产能有可能形成无效产能,这将构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隐忧之一。由此,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而导致的生产规模缩减可能会对主要服务于整车制造的上游汽车零部件产业产生不利影响。

 ④ 我国交通拥堵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

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出现大幅增加,主要大中型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问题,由于全社会对于汽车社会的城市规划和不同规模城市的交通模式缺乏研究,使交通拥堵问题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大城市)迅速恶化。目前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已经带来诸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其中能源短缺、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正成为制约我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上述负面影响日益加重,我国政府可能重新审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并推出限制性措施,而社会环保意识和消费理念由此产生的转变也可能对汽车消费带来不利影响。

在线客服
  • 客服咨询
  • 业务:田小姐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联系电话
  • 营销副总:廖先生 18925512962
  • 业务代表:田小姐 18929293036